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各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走访调研札记

    信息发布者:jia168
    2017-05-04 18:54:48   转载


      

      在“贵州屋脊”六盘水市钟山区海嘎村,连续6年担任“第一书记”的杨波,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和种植产业,人均收入从1600多元增长到7230元。 本报记者 邓刚 摄  

     


      

      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发展中心产业扶贫处选派到雷山县南猛村任第一书记的刘为和群众一块儿苦一块儿干。  

     


      

      “当代女愚公”、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与驻村干部一起交流铁皮石槲的种植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当前,决胜小康的号角吹响,中央和省委一系列扶贫政策出台,打出了脱贫攻坚“组合拳”,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全省党建扶贫工作座谈会对新形势下党建扶贫工作作了部署,最近,省委组织部出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这一系列政策实施以来,抓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关键看基层落实。


      近日,省委组织部调研组以明察暗访的方式,深入部分县(区)的乡镇、村组,听群众心声、看基层变化。一路走来,看到各级各部门人力物力向基层聚集,一项项好政策在农村得到落地生根,一些长期困扰基层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调研组真正感受到“越往基层走、心里越亮堂”。


            昔日软弱村 今日面貌新


            ——镜头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一线观察


      调研组出发前,我们拿出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台账和地图,随机选取了一个较为偏远的调研点——印江自治县峨岭镇大石村。


      台账上显示,该村被评定为软弱涣散的原因主要是支部书记作用发挥不好,村干部不守纪律、村务不公开、群众意见较大。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村里有没有发生变化?调研组打算直接到实地看一看。


      从印江自治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大石村。初冬,田野薄雾环绕,让人感受到丝丝寒意。道路旁,村民正在田地里干农活。


      “老乡,天气这么冷还忙着呢。请问,你们村办公楼往哪里走啊?”我们停下车打了个招呼、问问路。


      “就是急啊,村里面要搞合作社,集中起来种大蒜,喊我们抓紧把土地平整好!你们是到村里办事吧,再往前面走些,看到插红旗的地方就是办公楼了。”这位热心的老乡一边介绍,一边忙乎着手中的活。


      谢别老乡,我们往村委会办公楼方向前行。看到有车子过来,一位年轻人迎了上来,并介绍说是村支书吕松。我们作了自我介绍、说了来意,他热情地领我们走进办公楼。村委会院坝里干净整洁、坐满了老人,我们有些疑惑,吕松连忙介绍:“今天正好协调梵净山医院来村里开展义诊活动,集中为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体检。”


      办公楼上旗杆前悬挂的一个“小喇叭”,正用方言广播着老人体检须知。


      “这喇叭你们平时都在用吗?”


      “用的、用的,这个‘小家伙’是我来以后特意跑去县城买的。作用可不小,村民有时候没时间来村委会,有的也不怎么识字,我们就用这个广播给群众讲政策、播新闻,让大家了解信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我们都进行了转播。村里的大事小事也通过广播来宣传一下。”吕松介绍说。


      走进村委会办公室大门,我们看见墙壁上张贴着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战图”,将致软“病因”、工作措施、完成时限标注得清清楚楚,县联系领导、组织部责任领导、乡镇包保领导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村党支部换届现在已经结束了,我是换届之前就下来了,镇里面对这次整顿工作很重视,组织和领导信任,我作为镇里的干部直接派下来当支书,压力很大、责任也大。之前村里的个别干部有经济方面问题,支书也牵涉其中,加上发展能力欠缺被免职了。我来以后,首先是对挪用村集体资产等问题进行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低保评定、危房改造等重新评定,结果今天还在公示呢,就是要给群众算一本‘明白账’,也让我们自己有本‘清白账’。”村支书吕松说。


      院坝一端的墙上,贴着“危房改造”公示,几个等候体检的村民凑在一起看得仔细,不时微微点头。“吕支书公道,他来以后,低保、危房改造都让大家来评,条件达不到就是不行,让人服气。”一位老人和我们谈起村里的变化。


      “建强村‘两委’,你们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效果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我们问吕松。


      “我们不是‘单打独斗’,县乡的领导都参与进来了,你们刚才看到了‘作战图’,上面联系的县领导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明洪,他来过好几次了,村里的大蒜种植项目就是他协调来的,还给我们上过两次党课。镇里面领导那更是经常来,和我们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吕松说。


      交流中得知,我们进村时看见老乡在整理的土地是村里集中流转的。吕松介绍,大石村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大蒜种植,村里面早就想搞合作社,但没有人牵头。他来后推动合作社注册,现准备流转土地300亩,付给农民租金1亩1年600元。村民还可以参与合作社务工,一天能拿到80元的收入。


     “针对软弱涣散的问题,县里还派县国土局干部吴鹤松来担任第一书记。我们分工合作,工作起来很有劲。今天他在组织村民流转土地。”吕松补充说。


      快离开时,第一书记吴鹤松赶了过来,手里拿着卷尺,衣服上还有枯草,脚上的水胶鞋上沾满泥土。他身旁的一位同志,是吴鹤松从局里专门请来帮村里整治土地出主意的。


      “群众对我们信任是最大的变化,现在大家都盼着发展。这次土地流转才启动,就有人主动找我们签协议了。村里的‘贫困帽’摘掉一定能摘掉。”吴鹤松很有信心。


            调研随感: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目前,全省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这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建立经常性排查机制,精准分类、做到靶向治疗,精准施策、做到对症下药,精准评估、做到问效于民,下大力巩固整顿成效,促进全省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整体提高。从大石村党支部来看,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要多管齐下,既要选优配强带头人,又要坚持问题导向,实实在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既要通过加强组织激发内生动力,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找到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子,用脱贫致富的成效检验整顿的成效,让群众真正相信党组织、拥护党组织。


            搞好“农文旅” 做强“村集体”


            ——镜头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线观察


      务川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被喻为“世上最古老的仡佬古寨”,三面环山、一面临潭,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几年前这里还是个躲在深闺人未识的“空壳村”。


      如今,放眼望去,花海满目,临街店铺处处皆是,农家房屋错落有致。镇里的同志介绍,这个“桃花源”似的小山村,今年已经实现村集体创收63万元,年底有望突破100万元。


      沿着小街,我们走进一个十分整洁赶紧的小店铺,和里面的老人交谈起来。


      “村里帮我把老房子改造好看了,客人愿意来,我们卖点农村土特产,比种地、养猪还是强。”


      继续走到百合花海旅游基地。听介绍说,这片基地有300亩,是从55户农户手中以每亩按500元的价格流转过来的,以后还可以逐年增长。


      村民申修贵告诉我们:“刚开始思想有顾虑,镇里、村干部多次给我算账——我家流转6亩土地,我成为花海种植维护员,每月工资1200元,加上入地租金3000元,每年家庭保底收入1.7万元,确实是个好事。”


      申修贵一家三口因缺技术,找不到致富门路而致贫,今年靠流转土地和在基地打工脱贫。像申修贵这样靠流转土地和在务工脱贫的村里有80多户。


      村党总支书记冉进飞说,刚起步时,最大困难是群众有顾虑,通过10多名党员带头签订协议,群众加入的越来越多。


      客人来了要住。村党组织瞄准了“农家民居”的潜力,把老百姓自己的房子改造成“乡间客栈”,组织农户以房屋入股村辖区内的仡佬之源旅投公司,农户每年按收益17%分红,村集体按1%分红,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双赢。


      “客人除了看花、还能摘水果”。村里建了猕猴桃基地,占地1200亩,整合扶贫资金60万元兴建而成,由农户种植管理,村集体订单回收统一销售,按收益2%提取村集体收入,带动贫困户72户228人,村集体每年收益3万元。


      “村集体有了积累,就有能力为老百姓办事,群众哪家有困难,村里面还能去帮一把。干部说话也就底气足了,群众也更信任我们。”村支书介绍说。


      “申学财是村集体经济扶持的‘重点户’之一,以前就靠6亩土地养活一家人。村里面专门列支了经费,帮助他发展水果种植,并聘用他媳妇作为花海维护员,每月工资1500元,由村集体拨付。现在他家的年保底收入可达到2万多元。”村支书拿出了一张统计台账指给我们看,大概有30多户贫困户得到受益。


            调研随感:


      今年,全省重点支持26个试点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整合资金6亿多元,能否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根本在思路、关键看落实。从龙潭村来看,发展集体经济的就是要发挥好党组织的引领作用,通过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动起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抓住乡村旅游发展的契机,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之路。只有做大了集体经济的“蛋糕”,发展的成果才能惠及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


            搬进新房子 过上好日子


            ——镜头三:移民搬迁中党员作用发挥一线观察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中的重中之重,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穷窝、换得了穷业?调研组在正安县杨兴镇桐梓村找到了答案。


      刚进村口,显目的“生态移民搬迁先进事迹展板”展现眼前。杨兴镇党委书记付长江介绍,“异地搬迁最大的困难是群众思想有顾虑,老一辈故土难离不愿搬,年轻一辈害怕找不到事做不敢搬。在推进过程中,可以说处处都有干部身影、个个党员都是标兵,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指着展板上的一位老人,付长江介绍说,“这是老党员杨世昌,在村里很有威望,原本已搬到遵义女儿家安享晚年,听说村里搞搬迁好多乡亲不愿搬,他立马回家带头把自家的房子先拆了。乡亲们一看,杨大爷都回来带头,乡亲们也跟着就同意了。”


      在这块展板上,我们还看到有挨家挨户做动员,磨坏几双鞋的“第一书记”欧明武,有得名“管得宽”的村支书刘立立,有敢于先拿自家人“开刀”拿下“千年缠”的村支部副书记、村主任朱建培……


      正是有了这些先锋队和突击队,桐梓村易地搬迁工程才创造了四个“最”:即全市同类工程建设工期最短、拆迁速度最快、房屋建设单价最低、信访量最少。


      走到街道的小广场上,从一幅10余平方米的挂图清楚地看到,桐梓新村主街道长1.033公里、宽20米,楼房有35栋,有260个门面,260套安置房,搬迁农户260户1227人,其中80%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搬迁出来的群众过得咋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了新村的一家超市。超市面积不大,商品种类还比较多,几个客人正挑选货物。老板介绍说,这里离镇上近,搬出来后开了这家超市,丈夫在附近工地做泥水工,两个孩子能到镇上读书,比住坡上好多了。


      正要离开搬迁点时,我们注意到一座主体已经完工的桥梁上,工人正在铺设桥面。这是驻村干部争取、各部门帮扶实施的项目,总投资800多万元,建成后可连接高速互通,解决移民安置点和周边村寨2万多人的出行难问题。


      来到了搬迁户创业就业的养蜂基地,放眼望去,一个个蜂箱散落在田间地野。几名蜂农介绍:“这是村里帮助他们争取到的项目,还请养蜂专家现场授课,免费发放技术光盘。出产的蜂蜜销路不错,收入不比外面少。”


      村支书刘立立说:“目前,桐梓村260户搬迁户有35户养蜂500余箱,86多户搞个体经营当起老板,10户发展养牛35头,78户种植木瓜、水蜜桃200余亩,51户得到就近务工机会,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实现了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调研随感: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但只要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有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带头冲锋,帮着群众算、带着群众干,就能在啃下“硬骨头”中让老百姓尝到“甜头”,就能让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


            肩上担着责任 心中带着感情


            ——镜头四:第一书记作用发挥情况一线观察


      在贞丰县纳尧村,村办公楼和学校是邻居。中国黄金集团派驻纳尧村的第一书记皇甫亚宏说,驻村以来每天听着琅琅的读书声,干起事来更有动力。


      见到我们,皇甫亚宏先想到是带我们去参观学校的“书屋”。虽然面积不大,但书架各种学习读本和课外书籍排列得整整齐齐,“图书有2000多册,以前学生想找书看,也没这个条件,现在随时都可以。”翻开借阅登记簿,整整记了两大本。


      为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皇甫亚宏不但帮助建起书屋,还通过集团公司筹资60多万元,创办了“宏志班”,资助98名贫困家庭学生到河南黄金学校学习,毕业后根据个人意愿可以到黄金集团下属单位工作,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教育阻断代际贫困。


      从学校出来,正好遇到村支书唐生龙,他正准备去看看正在修建的机耕道,邀请我们一同前行。车转了几个弯来到烟山脚下,只见一条长长的机耕道盘旋而上,宛若一条彩带顺势而上将青山环抱。


      唐生龙说,以前是一条很窄的毛路,有的地方还要侧着身子才过得去,“早上七点带着农具和午餐出发,到地里太阳都快到了头顶,很多土地都因路不通丢了荒。”


      驻村后,皇甫亚宏决定带领大家发展产业脱贫,但摆在眼前的最大阻碍就是交通,“更准确的说是交通阻断了纳尧通往富裕的路”。于是他连夜给集团打了报告,申请到25万元资金,还找人帮助规划,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计划打通4条机耕道,总长12公里。


      “以前哪个会想到种地都可以开车去,过几天我们几家人合伙买个农用车,以后种哪样都不用一背箩一背箩嘞背了,我准备把家里剩下的几亩地都种上蓝靛……”几个村民越说越高兴,脱贫致富的信心洋溢在脸上。


      驻村以来,皇甫亚宏向集团申请到产业赞助资金30万元,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20万元,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探索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组织农户种植油茶3000亩,蓝靛300亩,吸纳就业60余人,带动17户贫困户脱贫。


      来到纳尧村办公楼,看到公示栏上的“脱贫攻坚销号作战图”显示,纳尧村共有贫困户52户、贫困人口200人,精准制定了每户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今年可以脱贫销号182人,明年实现全部脱贫致富。


      皇甫亚宏说:“驻村工作坚持下来的理由就是责任和担当,主要关注的就是教育和产业。能参与到贵州这场脱贫攻坚战,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调研随感:


      第一书记要发挥作用,关键是要“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只要我们的第一书记肩上担着责任,心中带着感情,真心实意,真蹲实驻,真帮实促,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就能当好脱贫攻坚一线的突击队和尖刀兵,就能在基层广阔舞台上干出成绩,就会得到群众真心拥护。


    选好一个支书 脱贫一个村寨


           ——镜头五:选优村级党组织带头人一线观察


      根据汽车导航的提示,调研组来到了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路过一栋民房前一块“党员之家”的牌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个老人正在打扫院子,我们走上去和他打招呼,老人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歇息。


      今年68岁的这名老党员叫唐甫元,10多年前就担任过小石板村的支部书记。“您还是老支书啊,村里面今年换届了没?您参加投票了没有?”我们和老人聊起来。


      “支书好多年没当了,我这把年纪也干不动了,以党员身份参加支部安排的工作还可以。我们村是党总支,已经换完了,你们是来找吴宗伟支书的吧,他刚当选,是个老兵,多次立功受奖,转业后来这里发展成了小老板,人很不错。”唐甫元介绍说。


      “你们村选举时有没有人找你拉票啊?”见老人很健谈,我们又继续问。


      话音未落,老支书就指着房屋门口的电杆说:“你们到村里走走看看,处处都贴着的标语还未落呢。”顺着老人指的方向望去,一条“严肃选举纪律,依法打击拉票贿选行为”的宣传标语。


      “现在管得严,抓得更严,9月份我到村里参加‘两学一做’学习,会上就听到讲了,所有村干部和候选人都签订了承诺书,镇里面还找他们一个一个的谈话,党员大会、群众大会都在讲,就是等着出头鸟,哪个敢嘛。”唐甫元补充说。


      老人介绍说,他也当过村支书,平心而论,这一届班子配得好,大家反映都比较满意,他是个致富带头人,大家都相信他。这几年,村里搞了合作社发展种养殖,村里好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村里发展了。


      “这几年村里变化确实不小,水啊、路啊,哪样都方便。看到党的政策好,作为一个老党员,一个老支书,在村里都感到很自豪!”唐甫元越说越有劲。


      听完老支书的介绍,我们决定到村的绿壳蛋鸡养殖场看看。养殖场里几个农户正在给鸡喂食,旁边一个中年男子正和他们聊着什么。见到我们,他走过来打招呼,相互介绍后才知道他是石板村党总支书记吴宗伟,每隔几天他都要来养殖场看看。


      “我们在村里转了一下,感觉大家对你很认可,期望也很高,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啊?”我们聊了起来。


      “组织和群众信任我,选我当村里的书记。新的班子很团结、很得力,我‘当班长’也有信心。”吴宗伟边说边指着养鸡场介绍“就拿这个养殖来说,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把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捆绑起来,贫困户将特惠贷资金入股,年终可以分到3000-5000元的红利,来养殖场打工的农民,一天还有80块工钱,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今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已进账13.1万元。”


      “吴书记人能干心又好,还自己掏腰包拿了8万块钱帮我们寨子从5公里外引来自来水。”一个大婶从大棚里提着饲料出来,听到我们聊天,走过来插话,“我家是贫困户,今年拿申请到的5万块特惠贷的钱入伙到这个养殖场,年终可以得5000块,在这打工我每月有2000多,比在外面打工要踏实多了。”


      “下一步,我们准备将绿壳鸡蛋、紫王葡萄、高钙苹果、优质核桃‘长顺四宝’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依托石板村资源、环境和文化优势,走出‘农文旅’一体化的脱贫发展新路子,用发展的成果来回答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谈起石板村未来的发展,吴宗伟支书很有信心。


            调研随感:


      群雁高飞头雁领,选好一个干部,可以带动一方发展;选好一个支书,可以脱贫一个村寨。从广顺镇石板村实践来看,很多贫困村有历史、地理、资源等因素,但关键还是在于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当前全省村“两委”正在换届中,要着力将那些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被选拔出来,巩固好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